。
陳文茜:
我看過跟你很多境遇的人,
但久了會覺得政府對不起他、世界對不起他,變得憤世嫉俗,為什麼你沒有變成這樣?
李安答:
我大概是沒有恨人的天分,今天老婆沒來......我也是被兵變過的。
從逆境中找到同情,
恨的傷害最大的是自己,所以生氣一陣子就可以了。
---
陳文茜:
對很多年輕人來講,他根本找不到自己的價值、或是一摔跤,就找不到了!
是什麼使你堅信,你不需要別人給你的價值?
李安答:
家國意識,我們父親那輩都有憂患意識;
現在小孩就感覺比較軟一點,可是人非常可愛、友善,非常純真,
只是常常需要被提醒,人還是要有生存力、要有競爭力。
一個人是常反映父母那一代,人的氣質是有一種共同性的。
---
陳文茜跟胡自強提到他女兒胡婷婷的故事。
胡自強永遠對女兒表示 "You could be better, you could be better. "
那永遠不夠好,給我們太多壓力。
胡自強說自己今天像是扮黑臉的人,他還是看到許多不平之鳴,不吐不快。
陳文茜讓年輕人先發問,談回這場論壇的目的,
是讓年輕人聽到他們所仰望的人,他們的人生故事裏頭,還是有我們共同性的困境。
---
李安當年在藝專的老師說了李安當時求學的樣子,以及他以山東腔半破聲、又滿是真誠地說自己的感想。
「你從不重複自己,」白髮蒼蒼、帶了黑色方框的老師對李安說,
「這是一個藝術家最了不起的事情。」
---
李安說,
當大家都把愛臺灣掛在嘴邊,好像這件事要值得拿來講,是值得推崇的事情,
就表示這個國家開始出了問題。
最近美國也開始提到愛國,我就開始覺得something wrong, 是不是不能住在美國了... (眾人笑)
對自己國家的愛當然不是只掛在嘴邊的事。
---
選擇住在美國,偶爾回臺灣,大家對李安的關注和愛,自然是種壓力。
李安說小時候父親給他講的一個故事,不論事實的真實性,是這麼說的:
從前有個員外,每天給自己的父親準備一副蹄膀。
一個僕人看了覺得好羨慕,員外知道了以後,也大方地說,往後每天我也給你準備一副,別客氣。
這僕人真的連續吃了一個禮拜,後來再承受不住這樣的好意。
有一些距離的相處,李安也比較自在一些。
有適合的、好的題材,就回來臺灣拍。
---
政治人物的言行,都是算計好的結果嗎?
說了每句話,背後考量的是自己城市的曝光、宣傳,或者己身的利益,
所有的動作都是假動作,令人心煩。
可是不是這樣的假動作才令人心安?
我們的政客有在做事情,至少說了這麼多己身故事或立場的時候,他時時刻刻不忘自己的政務身分?
可是我們看到的都只是更壞的那面,諸多自大與自滿,非關主題,更忘記仍有不足。
真正謙和的人,理想上,我們是不是更喜歡安靜一點的人?
---
關於媒體,始終要說的就是:
我們花太多篇幅,在小新聞上,
我們花太少篇幅,在有價值的新聞上。
李安說,出國還要花錢呢,新聞要給大家國際觀,但臺灣太少了。
臺灣的新聞非常不好。
就當著中天新聞的面,就當著媒體人,政務官的面上。
陳文茜笑瞇瞇地看著李安,讓他把這段說完,
全場幾度掌聲,網路評論也叫好成串。
---
幾場論壇中前幾位發問者,聲調都像是來自大陸的學生。
用字遣詞,從電影名稱的翻譯差別也覺察得到。
我們青年越來越純真了,也逐漸被蠶食鯨吞。
脆弱,時代觀察,看見自己的專長,誠懇。
---
「人是不能教的,人只能從教育中去發現他自己。」
我們都只能從我們已經相信的人身上,去相信他說的事物是對的。
要成為典範的人,你必須走得比更遠,才能讓更多人跟在你身後,
也願意嘗試去碰撞、去改變。
個案只能以諮商師能示範的路為限。所以,我願意讓自己走得更遠嗎?
那些以金錢交換助人的事業,才讓我們的良心不至於失根。
我們可以相信更大的價值,但是以世俗的角度而言,這一切交換的公平以及意義,根基只在願意相信的人心裡。
只以自己的立場去看別人,並不公平。
- May 12 Sun 2013 17:18
0512 城市論壇,人生逃避不了的脆弱 / 李安陳文茜胡自強郝龍斌
close
關於有天分、卻不遇的人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