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重點是這世界上有多少跟妳一樣的人?」
如果不能以直覺行事,居然還綁手綁腳,原本的我就被浪潮覆蓋了。
重點也不在於什麼讓我覺得快樂,"What makes you happy? "這樣的世界是不是又太自私,太自我。
然而你不是全然不在乎,
你只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以改變世界。
是人都避苦得樂,
或者,不讓自己被世界改變,也已經是一種完全。
無以為業,無以奉獻,
能使自己有所用、不愧於滋養我的一切。
◎ ◎ ◎
自私使人幸福,我不為人犧牲,他人也不用為我犧牲。《自私的美德》
安•蘭德宣稱,人的最高道德標準就是追求他自己的幸福──
不是他父母的,不是他情人的,不是他老闆的,也不是他孩子的,而是他自己的幸福:
「你自己的幸福是你人生的唯一道德目標。
那份幸福,不是痛楚也不是空虛的自我耽溺,才是你道德完整的證據,因為這是你忠於你價值成就的證明以及成果。」
世上沒有人應該被迫去圓滿另一個人的生命,也不能強迫另一個人幫助自己達成快樂。
每個人都應以己身為目的。安•蘭德身體力行自己的思想:
「我發誓,以我的生命與我的愛起誓,我永不會為了另一個人而活,也不會要求另一個人為我而活。」
...
所以,繞了一圈,安•蘭德並不是告訴你,絕不要幫助他人,而是給了你一個不同的理由去幫助別人。
你做這件事,因為你判定你會快樂,因此你不應期待別人會回報你,
也不該在別人沒有適當感激你而感到後悔,因為你已經從中得到了利益。
這也是她一再強調她的思想叫「客觀主義」,因為人類只要從己身出發,以理智為依歸,任何抉擇都會經得起推敲。
即便是愛這件事。接受電視訪問時,主持人問她愛不愛自己的丈夫,
她說:「我因自私而愛他,我不會稱作自我犧牲,因為我樂在其中。」
她進一步說,你不能漫無條件愛人,必得「自私自利去愛,要不然,你誰也不愛」。
接著,她聽上去像個正在訓示孩子的猶太母親:
「愛情裡,美德是貨幣。你只愛那些值得愛的人。一個人想被愛,他必須矯正自己,改善自我,使自己值得被愛。」
最後,她拋下一句:「我希望,人要有自尊。」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activity/2012/05/ak/TheVirtueofSelfishness/
◎ ◎ ◎
然則我們說菁英階級,身為既得利益者,身邊這樣大抵都是這樣的一群人,在溫水裡長成的一群人。
成為一層社會階級中的小小金字塔,塔上又有塔,我們還總跟真正頂尖的人想得不一樣。
資賦優異,智商180 以上的天才俱樂部,
過去我們榜上無名,也天天補習,
大學四年將過,日子也充滿後悔、抱怨跟不滿足。
溫良恭儉讓,誠正勤樸,但說總有幾分姿色也不會化妝開染坊。
聰明,也不笨,書也還能唸,腦也還能想,
領導能力也有幾分,
況且還聰明到知道怎麼殺死自己,怎麼憂鬱, 怎麼與人斡旋,把自己也逼到邊緣,也知道該如何在夾縫中斷尾求生。
又何嘗能解得這麼多聰明的議題,每天跟小人小才小事物不太熟悉的老師跟同學們辯白,佯裝自己跟別人都不一樣。
有了幾分神態,得了幾句讚賞,還真的以為自己真的跟別人不一樣。
獨特性無以名存,要是把自己看得太渺小,什麼都只得一瞬。
- May 16 Wed 2012 00:38
暫時失控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