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課程組織原則 (陳嘉陽,課程設計與發展,課程組織) Book2, P82

(1) 順序性(程序性):
又稱「程序性」,讓每一個經驗建立在前一個經驗之上,以便做更廣更深的處理。   
課程內容、學習經驗、學習材料,安置成某種連接的次序。 
例:小學低年級上生活課,三年級開始才分成自然、社會

(2) 繼續性:
相同的知識概念和活動經驗,因其重要及教育價值而「重複出現」。
例:小一出現「民主法治」的概念,可在小二再次出現。

(3) 銜接性(連貫性):
使學習者再某領域習得的經驗可以和另外一個領域之經驗聯結起來。
指涉不同部分之間的交互聯結關係。 往往表現在「內容分量與難度的擴充」。
例:九年一貫的銜接課程,要考慮內容的難度增加太快或數量增加太多。 

* 銜接性跟順序性有些相似
* 上述三項為垂直組織概念的探討;下述「統整性」屬於橫向水平組織概念的探討。
  
(4) 統整性:
各種不同的學習經驗與課程內容之間,建立適當的關聯,以統合分科所造成 的知識支離破碎的狀態,達到最大的學習累積效果。
例:語文科聽、說、讀、寫(科內統整);自然和社會統整為生活科(不同科統整)

(5) 分化性:
課程從合的角度是統整,分的角度即是分化。 例:學生能力已出現極大差別,即不適合實施共同及統整的課程(應能力分組)。
 
◎ ◎ ◎

* 技安、順子嫌桶子不好分

繼續性、順序性、銜接性、統整性、分化性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w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